陈波:工业设计向石油行业推广

川台设计与品牌 微信公众号 齐蒙访谈整理 


【陈波教授为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石油装备人性化设计、通用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他对目前校企深度合作的现状,提出了中肯建议。希望本期采访反映的严谨学者气息给我们带来新思考。】


倡导系统化的解决问题
编辑: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说“如果一个设计师只注重技巧,而没有思想,将来怎么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对于社会发展,专业发展没有意义,反而把下一代带坏了。”在你掌教的设计教学团队中,倡导哪些理念给学生?

陈波:确实是这样。受现在的大环境影响,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思想,希望做什么就能马上见效挣钱。这点造成他们对设计的认知停留在画一张漂亮的图。我以前跟学生说,如果你想做电脑效果图,不用来读大学,自己到培训机构学习,又省钱又省时间。大学里培养的是思想和能力。我们倡导的就是创新思维、整合、动手实践以及系统化的解决问题。我们很强调学生系统的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毕业生在浪尖、洛可可等知名企业受欢迎的原因。
西南石油大学校园
编辑:很多高校教育中,不断探索互动设计、体验设计、设计思维等领域。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在哪些方面投入资源多些?

陈波:我们在探索交互、体验设计方面主要表现在老师传授设计思维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方面做些相应的课题,通过课题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我校交互设计等不是只开了一门或几门课程,而是以课题、任务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引导学生感兴趣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两年我们的毕业设计中,就有很多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的作品出现。我们始终倡导,在设计方面无论出现什么新形式,本质始终是没变的。将基本的、核心的理念、创新方法传授给学生,后面的只要去引导学生,都可以做的很好。学校为工业设计专业购置人机实验设备,提高学生在校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我们与企业合作,企业来我校讲授项目实战课程,我们选送比较优秀的学生去企业实习。学生在校学习的思维、设计方法,再去企业实践锻炼,比纯粹在学校学习效果好的多。

上课情景
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获发明专利授权
期盼四川省设计信息大平台
编辑:现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巨大,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您如何认为工业设计教学在互联网+时代会发生怎样变化?会对原有的内容产生较大调整吗?

陈波:网络确实给工业设计的教学、研究,甚至将来的校企合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前我们学校想与企业合作,就是走最近的家具企业,一家也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效率很低。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信息平台将资源整合,特别是经信委提出过,想要搭建融入院校、企业的四川省设计信息大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企业和学校的距离就近了。
互联网的第二大作用体现在工业设计的教学上。工业设计是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同时也是通过大工业技术支撑下来完成的。高校的人力、教师、设备技术等资源,永远赶不上企业一线。高校有思维和培养人的方法,企业有技术,二者需要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很多东西可以在网上交流。通过网络可以看到企业老师在上课,甚至学生在企业也可以看到我们老师在学校上课,这就更加方便,效果也会更好。
有了网络化,我相信整个教学模式等等就会统统改变。所以也希望四川省想做的平台早日能够成形。

编辑:许多设计圈内或圈外的人都十分关心教育,也有各种见解,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重庆年会专题讲美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教的是“沟通”;中国的工业设计教的是“渲染”。 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陈波:我看的确是存在这个问题。在国外很强调交流,通过创新火花的碰撞来产生新的理念和想法,而中国的学生确实花费很多时间学习计算机渲染。对比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国外学生一进校就对设计专业很明白,很喜欢,非常优秀的学生到工业设计这个专业来。像荷兰,原来是片洼地,工业设计做的非常好,是因为荷兰人始终在琢磨在洼地中如何生存,如何改善生活质量。所以设计就深入人心,一说设计人人都知道,有兴趣并且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学生就会选择设计专业。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国外的学生是带着强烈的兴趣学习工业设计,自己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我们的学生开始缺乏对工业设计的认知、兴趣,专业本身学习起来比较艰难,再加上学生的功利思想,部分学生遇到困难就放弃了。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产品效果就误认为效果就是设计的精髓了。现在的中小学的教育以背书高考作为目标,导致学生对什么都不关心,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些人到大学就是混个文凭。这样的话,你很难说他毕业之后在设计领域有什么造诣。这是培养工业设计人才遇到的最大问题。
我了解到国内一些重点大学,不教计算机渲染课程,老师直接告知学生什么软件可以做出需要的效果,学生自己去学就到位了。但是像一些一般院校的学生这方面就是不行。一旦将时间花费到渲染技能、技法上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思维探索。
a)灌木修剪机 b)高速生命线
c)实现前后和侧翻的护理床(获国家专利和2006年全国机械创新设计二等奖)
学生设计作品
把工业设计向石油行业推广
编辑:您今年发表的论文中,既有石油管线、钻杆等石油相关设计,也有机场、公交站这类的公共设施设计。那您自己未来几年的研究重点将放在哪里?

陈波:我校是以石油为特色,石油装备是一个特殊的大产品,在石油行业我国很多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在产品整合上做的不好,所以别人形容我们的装备是傻、大、粗,以便保险,系统设计的理念并不是很强;国外的石油装备就不一样,同样的,甚至不如我们的技术,他们的产品买起来就比我们高十倍、二十倍。我一直想把研究重点放在石油装备设计和人性化上,因为石油装备也是关系到人安全的危险产品,所以能不能通过设计整合将装备做的更好,通过设计、服务向石油行业推广工业设计。

为某公司做的石油钻机司钻房人机设计
学生在井场实践,研究存在的人机问题
大赛的成果的确在转化,很多国外专家带来新思维
编辑:您担任过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评委,参评了数千设计作品,那您觉得大陆与台湾、及与国际的设计产品范围或者设计构思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今年有您的学生们参赛吗?情况怎样?谈谈您对这项赛事的看法?

陈波:国外和国内的设计作品,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国外设计作品注重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设计理念与具体实施细节相扣到位;国内的设计作品在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国家、政府的推进,现在国内的设计作品质量再不断提高。
我们现在没有特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赛事,是将各类大赛融入到平时教学中去,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作品效果推荐参赛。建议天府宝岛大赛组委会通过与各学校方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宣传,特别是作为考核教师和学生的一项指标,这样会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对大赛自身发展也有好处。

在四川省政府,特别是经信委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几年的发展,天府宝岛设计大赛已经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现在很多国外的专家都来了,对四川省工业设计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给四川省带来很多新鲜的思维。我一直参与天府宝岛设计大赛的评审工作,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很多成果也转化为产品,为很多公司企业申请项目提供了依据。相信天府宝岛设计大赛一定会成为四川省对外宣传工业设计的国际品牌。



大赛组委会新闻宣传办 / “川台设计与品牌”微信公众号

编辑齐蒙 采访并整理,总编文杰 审定稿

官方网站:http://www.stida.cn/
微信投稿:wechat@stid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