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荣焕: “时空”优化的体验设计

2017-12-05   李佳悦  川台设计与品牌

        潘荣焕,韩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协会会长;韩国科学技术员电器和电子工学科学士;产业工学科和人类工学科硕士与博士;韩国国民大学科技设计研究生院交互设计专业主任教授。
        潘荣焕先生认为,“体验设计”这个领域说起来容易,但研究起“人”的学问来,并不简单。


2017工业设计与品牌论坛的演讲

        唯一永不改变的,是改变——设计日益革新、新思维层出不穷、新观点此消彼长,在这个以变化为主题的世界中,人也需要通过“设计”求新求变、跟上时代的步伐。无设计何以言机遇、有设计方得显价值,是“设计”让一切变化成为可能。所以,让设计更“懂”用户,是设计界都关注的话题——那么潘荣焕的思考是什么?


用户体验的“时”“空”考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韩国在用户体验设计领域进行了长足的探索,以找到更多领域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刺点”。从人机交互,到产品设计,再到服务设计,这一历程中用户体验设计真正从“物”端走到了“人”端。
        理解用户时,要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考量。首先在空间上、在设计和营销活动中看重消费者细分,深入洞察不同用户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生活状态等内容,以期形成精确定位、定制设计,方能让设计更“懂”用户。



八十年代以来体验设计变迁


        在时间维度中,不同年代出生的人因为处在相异的人生阶段,在产品选择上也有更多的倾向。他解释道:“每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相应的时代主题和特点,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群,其价值观、生活方式、产品需求不尽相同。也许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年轻人则更加关注科技与创新。”潘荣焕认为,唯有将时间、空间相结合去理解消费者需求,才能带给他们更好的体验。




四个国家的时间数据


让用户“爱上产品”——靠的是编码与产品功能的一惯性

        从“理解”角度解决观念层后,下一步是设计的“编码”实操。潘荣焕讲述:设计师们将对产品的理解通过编码过程表现于产品,而用户对输入方式的体验则直观影响其对产品交互性的评价。为什么鼠标、遥控器等产品存在如此长的时间,依然不会过时?——因为它们在编码的层面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为用户的“交互”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一言以蔽之,人们离不开能带给自己良好输入体验的产品。
        编码创新对设计师有了更加多样和严格的要求。比如在VR界面中的视点输入、人工智能中的语音输入,都让人们解放了双手,便捷性与娱乐性大幅增强,但同时,又不会因为与过去的输入方式完全脱节而让用户的学习成本过高。这背后的进步逻辑是,面对机器人、面对虚拟社群,如果输入方式依然是“键入”的,那么产品功能和编码方式上就没有形成统一的身份形象;保持用户体验的“一惯性”的同时加入输入方式的创新,才能让消费者形成“熟悉又陌生”的新鲜感。



“苹果”输入方式的继承与创新


优化——让“good”成为没有终点的“better”

        潘荣焕提出的用户体验设计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即“优化”。真实场景常常是不完美的,这便需要设计者对已有的产品不断做出调整、优化,让设计变成一个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才能让“good”成为没有终点的“better”。
        “在设计中找寻价值,在找寻中接受挑战”。在他的体系里,设计的最终面向是创造新价值的革新活动,以及创造新机会的挑战活动。
        潘荣焕对当下形成热潮的“VR”技术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他说,“VR”无疑就是一项革新和挑战的技术。虽然目前它依然不够成熟、交互不够自然,但是可以看到它打通了虚拟与现实的绝对界限,给了人们更加不一样的体验,满足了人们对于“足不出户去看外面世界”的需要,相信VR会在不断的优化中创造更多的意义。



讨论设计大赛作品
       
        这就是潘荣焕 : 寻找机遇、跨界合作、优化为人。